↑這是『媽媽何必太正經』裡『皮蛋與科學家,只有一線之隔』的桌子
不打的教育
上一本書『媽媽不必當超人』裡,已經寫過我不打孩子的原因了,這一本書還是一樣,寫了篇有關我不打孩子的文章。
『媽媽何必太正經』裡『別再迷信不打不成器』的一部分原稿 (沒被編輯修改過的)…
每個人生下來,不都是帶著一些缺點嗎?不少父母把孩子的缺點,拿來當成是羞辱孩子的武器。那些嚷嚷著要孩子記取教訓的人,請問記取的是恐懼,怨恨,還是委屈?孩子的缺點,不是讓你拿來當武器用的,更不是給你拿來當成打孩子的原因,除非,你自己是個完美無缺的人。
缺 點,不是一個罪狀,是人生一輩子的功課,是個『打』不走的東西。既然是缺點,那也是盲點,意思就是,孩子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改善這缺點,不是不願意,而是不 懂。如果不教導孩子如何認識那與生俱來的缺點,不想辦法幫助孩子來跨越跟控制它,那不管是打多少次,還是罰多少次,都只是在浪費力氣罷了。教導的方法不只 一種,因為孩子的個性不只一種,然而方法也不可能一次見效。教育是條漫長的路,絕對不是狠狠一頓的毒打,就可以解決的問題。
不打的教育,並不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。
在紐約,我們就活在一個不打的環境裡。
我不相信這種原始教育,也不希望我的孩子延續這種缺乏思考的教育,
所以,我‧不‧打‧孩‧子。
我會生氣,我會吼,我會丟東西,我也會甩門,但我堅決不動手打孩子。當我在氣頭上,氣到想海扁孩子時,我會離開,讓自己冷靜一下。當然離開前,也要確定孩子是在安全的環境裡,例如我不可能放一個幼小的孩子在放滿水的澡釭裡,然後自行離開。
很多人都誤會,不打孩子,不兇狠,就是寵孩子。
請別誤會,不打,並不表示讓孩子為所欲為。
反而,就是因為不打,在逞罰時,反而更狠,因為我必須把說出口,那無形的話,來取代棍子,取代耳光,取代藤條。我的威脅,對孩子來說,得有份量,才不會讓他們把我的話當耳邊風。這表示我的規矩,一定要清清楚楚,不可以有灰色地帶,而且,我也一定要說到做到。
例如:
我威脅如果不收玩具,就把玩具丟了。如果孩子不聽,那就得在孩子面前,真的丟玩具。
我威脅如果不停止當下的行為,就回家。如果孩子不聽,那就真的帶著孩子,回家。
我威脅如果我說第三次洗澡或是刷牙的話,將會失去洗澡或刷牙的機會。如果孩子不聽,不管當天身上流過多少汗,說不能洗,就是不能洗。
我威脅如果在吃飯前吃零食的話,將失去當天所有吃零食的機會。如果孩子不聽,那一整天裡,不管怎麼樣,就是沒零食吃了。
因為有可能要執行說出口的話,所以我不會隨便亂開口威脅,每個說出口的警告都是經過考量的。例如我不會警告孩子『再不吃飯,就送你去非洲當難民』或是『再不乖,就叫警察來抓你』,因為這些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。相信我,聰明的孩子也可以從你的威脅中去判斷可信度。(『媽媽不必當超人』中的『拜託,吹牛請打草稿』中也說過。)
最近我發現每次叫小胖去洗澡,他都在東摸西摸的,托個半小時是常有的事,而很多次我一忙,也忘了三次警告的規矩。於是他變本加厲,愈來愈不乖了。有次他脫了衣服,沒去洗澡,反而光著身子在房間裡玩樂高!
通常孩子開始不乖了,都是我忘了要執行規矩的時候。於是孩子脫軌的行為,伴隨著我的散漫,開始發作,產生。父母的言行身教,直接反應在孩子的行為上,這肯定是關關相連的。
我提醒自己,該調整一下,不能再放縱下去了。
上個禮拜,叫小胖去洗澡時,同樣的事情又發生了,就在我警告他第三次時,也同時告訴他不必洗了,直接換上睡衣吧。他哭了很久,哭了大約有45分鐘,哭到眼睛都腫了,但是,我還是講同樣的話:「對不起,你已經失去了洗澡的機會。」
那45分 鐘很難熬,家裡其他兩個孩子會抱怨小胖很吵,而且小胖會不停的找爛藉口,不停的講同樣的話。我跟兩個女生道歉,說小胖不乖,必須要給他一個教訓。再告訴小 胖,哭,沒關係,因為那是情緒的發洩,但是,找藉口是無效的,我說過不能洗,就是不能洗,就算是哭到天黑,就算是哭到吐,還是一樣,聰明的話,就別吐,那 反而把問題弄得更糟糕。
等小胖有點靜下來的時候,我帶他到廁所,幫他洗洗臉,擦擦手,然後再跟他說一次:「我說的話,不是開玩笑的,下次請注意聽我講話。」
自從上個禮拜後,不管是洗澡,還是刷牙,還是做功課,他再也沒有托托拉拉過了。
但是,我知道這不會持久,過了一段時間後,他還會再犯,我也還要再罰他。教育,是一條長遠的路,我從來不會期許孩子馬上改正,但我期許犯錯的次數會減少,重複的機會也愈來愈少。
孩子如果都不做錯事的話,那可能要帶他去看心理醫生了,要不然就是被外星人附身了。
生活中的智慧,不就是從錯誤中學習到的經驗,累積而來的嗎?
如果孩子因為做錯事,被打,那他們就不會去從中學習那個經驗。下次當我叫小胖去洗澡時,他知道不洗澡身體會黏黏的很不舒服,而不是不洗澡會被媽媽打。孩子記取的,是做錯事情的後果,而不是媽媽的毒打。
不吃飯,會餓肚子,而不是媽媽的打。
不穿夾克,會冷,而不是媽媽的打。
不寫功課,會被老師罰,會招來同學的眼光,而不是媽媽的打。
在一次又一次的犯錯,處罰,討論,溝通
,講解,擁抱,鼓勵,孩子累積的不只是生活上的經驗還有解決的辦法。
我希望當孩子做錯事情時,第一個反應不是害怕,更不是怕我的打,而是去想解決的辦法。
我覺得最沒有效果的教育方式是,父母一面打,一面罵,然後一面幫孩子擋事情,幫孩子善後。
例如:
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不好好吃飯,但又一面追著孩子餵飯吃。
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忘記功課跟課本,但又幫孩子把東西送到學校去。
一面打罵孩子為甚麼花錢不知節制,但又繼續給孩子零用錢。
這樣的孩子,不但甚麼教訓都沒學到,倒頭來還可能會嫌父母又煩又囉唆。
這種教育在我眼裡,才是寵孩子!
台灣演講 4/2012 part two
(我改了一點,這樣聽過的人才不會無聊)
" "
紐約瘋媽 我 是一個紐約家庭主婦,13歲時移民美國,不中不西的。我愛寫,特別是寫中文。 感謝部落格的存在,它讓我拉近了跟台灣的距離,也讓我的生命有了軌跡,更讓我有機會出了兩本書『媽媽不必當超人』和『媽媽何必太正經』。我用文字記錄著如 何在中與西之間,努力尋求平衡點來教育孩子, 也記錄著我如何在照顧一家子的同時,不忘了自我的存在。將來往回看時,有笑容,有淚水,但絕對不可以有後悔。努力過好每一天,不為了別人,是為了自己。我 堅決不打孩子 ─ 我尊重他們 ─ 也教他們尊重我 ●●● 不打 ~ 並不表示 放縱 ●●●有自信 ~ 並 |
留言列表